编者按: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、拓宽国际视野,澳门六合彩内幕资料
组织开展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。学院特推出系列报道,记录青年学子的实践情况与感悟。今天带来的是学校“读懂中国”专项“融和·传语者”浙江外国语学院赴省外办社会实践团队纪实。
团队介绍
指导教师:高卓
团队成员:23日语3班童雅茹(队长)、23日语3班庞颖、23日语3班郑蕊、23日语3班项双、24日语1班林依诺、24日语3班翁捷、24阿语2班黄博杰
6-7月间,“融和・传语者”浙江外国语学院赴省外办社会实践团队,在指导教师高卓的带领下,开启了一段意义非凡的实践之旅。团队聚焦浙江省外事外交领域深耕者王敏,他深耕外事外交与教育领域四十余载,是中日友好交流的坚实桥梁。实践团队与王敏一同前往浙江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、杭州国际博览中心等地,追忆其工作往昔,聆听“学好外国语,做好中国人,开阔大眼界,参与伟大事业”的故事,并在学校弘文馆对其进行访谈。实践团队还通过撰写主题征文和拍摄微视频等方式展现实践成果,进行对外传播,以激发更多青年学子的情感共鸣
外事深耕:以语言为桥,筑友好之路
王敏自1991年进入浙江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,便以语言为桥,开启了外事征程。四十余年来,他陪同省领导30多次出访日本,参与中日友城乒乓球大会等大型活动,完成千余场精准外事翻译,接待逾百个日本代表团,足迹遍布日本各地,在文化、教育等三十余领域促进交流。他还带领浙江大学生代表团赴日交流,编写《千年的追思》,让友谊的种子在中日青少年心中扎根。

实践队员童雅茹在实践中感触颇深,她表示透过摄像机,看到了王敏讲述翻译时的严谨,其经历是浙江连接世界的生动注脚。作为外事新生代,要以他为榜样,锤炼跨文化沟通能力,勇担友谊传承之责。

育人传承:以经验为灯,照青春征途
退休后的王敏,化身育人使者,担任十余所高校校外导师、客座教授。他通过70余场讲座、30余次赛事评委工作,将外事智慧倾囊相授,为青年学子照亮外事征途。他在浙江外国语学院等高校,传授外事翻译门道,强调“把个人奋斗融入国家交流事业”。

实践队员庞颖认为,王敏以语言为舟楫,载着文化交流与育人使命破浪前行。青年应如他一般,深耕专业、胸怀世界,让青春在跨文化沟通中绽放光彩。

岁月回响:以初心为锚,映使命担当
从外事一线到教育讲台,王敏始终坚守初心。他在访谈中提到,外事外交人才需具备政治觉悟性、扎实双语基本功和博学多才的素养,面对人工智能的冲击,要发挥人在跨文化交流中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队员郑蕊深受启发,认识到在AI时代,人不能只是“语言工具”,而应拥有独立思想与共情能力,让个人成长与时代需求同频共振。林依诺也表示,王敏将“小我”融入“大我”的格局令人震撼,青年应在精进专业的同时,拓展 全球视野,促进民心相通。
此次实践,团队通过撰写主题征文和拍摄微视频展现成果,激发更多青年学子的情感共鸣。新时代外事征程呼唤更多青年接力,团队成员将以王敏为榜样,握好语言船桨,在国际交流海洋中续写友好新篇。

人物介绍
王敏,1986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日语系,随后任教于安徽大学。1991年,他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毕业(师从皮细庚教授),之后进入浙江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工作。获外交部 “资深外事工作者”认定,兼具国际交流员身份,现虽已退休,仍担任浙江省十余所高校的校外导师和客座教授。
在近40年职业生涯中,王敏有30余年深耕外交外事一线,既专注对日民间交流,推动中日省县、市町村在文化、教育、医学等30多个领域的深度合作,30余次陪同浙江省领导访日,参与中日友城乒乓球大会、遣唐使最澄纪念大会等活动;也广泛投身国际交流,陪同领导出访日韩美及亚非拉多国,亲身参与G20 杭州峰会、乌镇互联网大会、杭州亚运会、韩中地方友好城市论坛等重大任务,为浙江省对外合作与友好交流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