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1日,学校资深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国家级领军人才于殿利教授在融院D108阶梯教室作题为《全球化的人性基础与全球治理的国家逻辑》的学生参加。

讲座中,于殿利教授从历史哲学视角切入,引经据典,明确指出全球化并非现代社会的独有现象,而是根植于人类共通的人性基础,包括合作需求、文化交融与资源交换的本能,并阐述了全球化的核心特点。他通过古代两河流域亚述帝国的贸易网络、文字传播等案例,生动阐释了早期“全球化”萌芽的历史逻辑,强调人性中的互惠性与竞争性是跨区域联结的共同推动力。

于殿利教授进行历史长线分析后认为,从地理大发现时代到21世纪,数字技术已重构全球交往模式,而全球化始终是人类文明的核心维度。东非早期智人走出非洲的迁徙足迹,两河流域与尼罗河流域楔形文字与象形文字的交流,汉代丝绸之路的驼铃与明代郑和下西洋的帆影,本质上都是由人性驱动的。

讲座最后,于殿利教授呼吁:全球治理需要信奉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,需要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、展现中国智慧。通过本次讲座,同学们纷纷表示,自己的国际视野得到了开阔,对世界文化多样性也有了更深的理解。